Tecsunhomes  灯下漫笔

张晓琳: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


文:tecsun 发表时间 2024/01/19 10:47:14



 

【编者按】本文所写的最要感谢的人是聂圣哲先生,作者与聂先生先是高中同学,后来同为平民教育事业服务,成为同事。在聂圣哲先生60岁生日之际,作者写下此文——用简洁的文笔清晰地回忆了过往的点点小事,表达了自己和聂先生之间真挚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

 

在我生命中,需要感谢的人有——生我养我的父母、陪我成长的老师和同学,但最要感谢的人是聂圣哲先生。

说起聂先生,我无法用文字表述出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无法将他的智慧与正念描述出来。我们原本是高中同学,多年以后,他一直像一道光温暖着我,引导我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1998年,在铁路系统工作的丈夫意外身亡,自己下岗多年,儿子年幼,我在悲痛无望中拨通了聂先生的电话。当时,我是通过他的同乡得知他在上海,主要是想问问他在上海路局是否有熟人,希望对处理我丈夫的后事有所帮助。他听完我的叙述,说了些宽慰的话,最后说以后有困难记得找他。

事过几月,聂先生来电话问我一些生活现状和想法,我说自己在小学代课,生活还过得去,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虽然他当时没有帮到我,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关心。

后来,我去了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工,遇到一位学妹,她鼓励我开办幼儿园。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我望而却步,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我再一次打通聂先生的电话,征求他的意见,他表示可以,但要我做一份市场调查和可行性报告。当时我既高兴又茫然,因为我没有想到他这么爽快就答应了。接下来,我着手市场调查和写可行性报告,过程极其兴奋和痛苦。兴奋的是我将有可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但痛苦的是市场调查必须了解当时国家城镇化推进进程。市场调查很快做好了,但做可行性报告时,了解到办一家幼儿园不是一点钱,预算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于是,我把顾虑告诉了聂先生,他听出我忐忑不安、词不达意的话,察觉到了我的焦虑,让在县城工作的同学来审核材料。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几位好友,一起来幼儿园实地考察。

经过一番详细研讨,我的方案被否定了,但我并没死心,可能是我性格中带有执拗。没过多久,聂先生邀请我去苏州,目的是让我看看他所做的事情,相信他所说的话(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事)。我带着期待,和我母亲一道前往苏州拜访聂先生。

苏州之行,聂先生的形象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以前只知道他是有钱的老板,不知道他热情、友善、为他人着想的一面,更不知道他早就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了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我不得不对聂先生肃然起敬。我们经过交谈,他知道了我的孩子小,无法离开休宁去外地工作,苦口婆心劝导我为今后的生计做一个合理打算。他说孩子需要照顾,但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都是靠不住的。

聂先生考虑办一家幼儿园有安全隐患,万一出现一例安全事故,我自己将无法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我是儿子唯一监护人。他介绍我去一位他同乡大姐的店里学习,并写一份心得给他,可以的话,他会出资帮我在县城开一家店面来维持生计。因为我对买卖不感兴趣,更写不出有价值的体会。我很不好意思地打电话告诉他,他不仅没有任何责备,反而说:“你就带好孩子,只要承担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以后每个月寄钱给你,我们是兄弟姐妹,帮助是平等的相互关系,不是施舍,更不是同情。你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说我有手有脚,能养活自己和孩子,拒绝了他的一番好意。之后,我继续在幼儿园上班。

2005年,聂先生创办的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举行第一届匠士毕业典礼,他邀请我参加。典礼上播放的聂先生作词的歌曲——《我们由衷的感谢》震撼到了我,那种感觉至今记忆深刻。

不久,我突然接到聂先生的电话,让我去休宁德胜平民学校工作。在电话里,我们没有任何客套话,他就说了一句:“我要在休宁办一所,衣、食、住、行、学、杂等,全免费福利性的寄宿制学校,你愿意去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好的呀。”三分钟就这样决定了我以后十五年的人生经历。当时我对他说:“您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时隔七年,无论如何,我想不到聂先生不是出资办幼儿园,而是创办一所平民小学,给我一个更大的舞台。他对我的帮助是无私的,无需任何回报。这让我又想起苏州之行时,聂先生的一句话:“晓琳啊,我不能给你输血,你自己的造血系统必须建立。”他的话语总是那么接地气,又掷地有声,而我并没有做到他所希望的那样,不免心生惭愧。

如今,聂先生和我都已步入花甲之年。在我的生命里,聂先生就是一盏灯,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让我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作者:张晓琳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