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sunhomes  月潭村夜话

随见随闻随感录(1949):奇特荒唐的家庭伦理关系


文:岳唐韧 发表时间 2021/05/21 14:06:58


    任何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伦理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正常与不正常,最主要的就是看伦理关系。家庭伦理关系,说起来也并不十分复杂,只要不乱伦,那就基本符合标准,也就属于基本正常了。

    我以前读过一篇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家庭伦理关系的散文,作者是现代著名的中国漫画祖师爷丰子恺先生。他的那篇散文是当时两个家庭情况的如实反映,也就是完全真实的故事。丰子恺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虽然是在六十多年前读到的,但是至今仍然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丰子恺先生在那篇文章里,如实地记叙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抗日战争初期,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前夕,上海民众纷纷外出逃难,其中有两户人家也跟着逃难潮流往重庆方向逃。一户是父子两人,父亲40岁,儿子18岁。父亲的妻子已经去世了三年,他还没有来得及再婚娶妻,战争就爆发了;儿子才19岁,当然也没有结婚成家;另一户是母女两人,母亲34岁,丈夫早亡,她也没有再嫁,仍然是一个寡妇。女儿才16岁,当然也没有结婚嫁人。这两户人家,历来都不认识,逃难也不在一起,也就是这两户人家是百分之百的陌生人,他们都是十分盲目地随着逃难队伍往西南方向逃。

    这两户人家刚刚逃到了武汉,就遇到日军的大轰炸。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互相东躲西藏,结果这一家的父子俩和那一家的母女俩全都失散了,父子之间和母女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死活,虽然双方都经过反反复复的打听,但是始终没有一点点音讯。

    三年以后,逃到重庆的这一家和那一家的四个人全都没有死,全都侥幸地活了下来,并且都已经结婚成了家庭,过着普普通通的苦日子,但是心里还在互相思念着对方。

    这一家的父亲,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比他年轻14岁的女子,于是结婚建立了家庭,夫妻两人做点小买卖过日子;那一家的母亲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个比她小15岁的小伙子,也是很快结了婚,组合了小家庭,靠摆个吃食小摊维持生计,同样过着平平淡淡的苦日子。

    有一天,这一家的父亲外出办事,路过一条街道,感觉有点饿了,就来到一个吃食摊子想下碗面条吃。当他刚刚坐下来时,吃食摊主来问他想吃点什么,岂知两人一见面,全都惊呆了,原来他们就是武汉日机大轰炸时失散的父子俩。于是儿子告诉父亲说,自己已经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小家庭,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家庭很和睦。父亲听了很高兴,于是跟着儿子去看看他的家。父亲进门看见自己的新媳妇,人长得相当漂亮,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是一个贤妻良母的模样,心里特别高兴。只是问起年龄,她竟然比自己的儿子大15岁,心中难免有些不满意。但是看到儿子和媳妇那种恩恩爱爱的状态,也就转而一想,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就不再有什么了。

    父子两人当着新媳妇的面,互相倾吐几年来互相思念的痛苦,突然引起了新媳妇的伤心哭泣。经过询问,原来她也有同样的苦难遭遇,原来她也是在日寇武汉大轰炸时与女儿失散了,女儿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也许是同命相连的缘故吧,这位父亲顿时觉得对于自己的这位新媳妇有了更多的好感,说自己过两天就带自己的妻子来串门,称以后都要互相多走动走动,以便日后能够有个互相帮衬照应。

    到了第三天,这位父亲真的带着他的年轻妻子来到了儿子儿媳家,但是哪里知道,两个女人一见面,马上哭成一团。父子两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立即上前安慰。经过详细了解,原来她们母女俩也是在日寇武汉大轰炸中失散的一对母女俩。

    但是问题来了,父亲的儿子娶了自己妻子的母亲,母亲的女儿嫁给了自己丈夫的父亲,这下子两个家庭之间的伦理关系一下子变得十分混乱复杂了,首先的一条,他们四个人之间以后怎么称谓,万一传出去怎么见人,脸面又该往哪里放,等等,全都无法处理。唯一的办法就是两对夫妻马上离婚,立即解散两个家庭,但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够组合起来一个安定和睦的家庭又是多么不容易。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两个家庭的四个成员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了协商,决定两个家庭今后不再来往,父子之间或者母女之间的亲情实在无法割断,那就让父子俩或者母女俩单独见面,万一四个人偶然碰到,双方的父亲或者母亲应该立即主动回避,并且约定父子或者母女单独见面时,全都不准说及家庭事务或者夫妻关系和夫妻感情这一类的话,仅仅可以敍敍父子之情或者母女之情,以后如果任何一方有机会迁居异地生活,应该马上迁居异地。

    丰子恺先生在文章最后对这四个人的伦理关系作了梳理,并且作了评论。

    丰子恺先生把这两个家庭的四个人假设为甲、乙、丙、丁四位,即:甲(父亲)、乙(母亲)、丙(儿子)、丁(女儿)。丰子恺先生梳理的情况是:

    甲与丙——父子关系,甲是丙的父亲,丙是甲的儿子;甲是丙的女婿,丙是甲的岳父;

    乙与丁——乙是丁的母亲,又是丁的媳妇;丁是乙的女儿,又是乙的婆婆。

    甲与丁——夫妻关系;

    乙与丙——夫妻关系;

    甲与乙——亲家公亲家母关系;甲是乙的公公,又是乙的女婿;乙是甲的媳妇,又是甲的岳母;

    丙与丁——丙是丁的女婿,又是丁的继父;丁是丙的继女,又是丙的继母;

    总而言之,四个人的关系既复杂又混乱,十分尴尬。

    丰子恺先生评论说:虽然这四个人的伦理关系如此复杂混乱,但是这不是他们的错误,而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是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他们四个人之所以如此混乱地组合家庭,首先他们每个人都不认识与不知道真情,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同时这两个家庭的四个人还是有修养的,还是知道什么叫耻辱的,所以他们那样处理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比较妥善的办法,人们没有必要去议论他们,更加没有必要去指责他们。他们两个家庭的四个人都是无辜的,都是非正义战争的受害者,人们应该理解他们,同情他们,还可以关心他们。人们应该去仇恨日本侵略者,应该去诅咒一切非正义战争,让世界永远太平。

    上面引述丰子恺先生文章中所说的一件由于战争导致的七八十年以前的家庭伦理关系复杂而混乱的事情,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十几年内我国所发生的有意识地制造家庭伦理关系高度混乱的怪事,这件怪乱到无以复加的事情,它的主角也是四个人,他们分别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他的年轻妻子翁帆女士,翁帆女士的父亲瓮云光先生,杨振宁先生的亲孙女杨某某女士。

    十几年前,82岁的杨振宁先生与年仅28岁的翁帆女士结为夫妻,两人相差54岁,人们叹为惊奇,被认为是怪事一桩。不久,翁帆的68岁的父亲瓮云光先生与翁帆女士的母亲离婚以后,与杨振宁先生的亲孙女、年仅18岁的杨某某结婚,同样也让人们叹为惊奇,被认为又是怪事一桩。而且杨振宁先生对于这件事,居然还表示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父亲二人还亲自去参加他们的婚礼,更是传作怪谈,成为人们饭后搞笑的谈资。

    年龄悬殊的男女结婚的情形,现在多得是,也不算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在社会风气和道德取向大幅度衰败倒退的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司空见惯,什么老夫少妻或者老妻少夫的情形,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他们杨、翁两家互相交错的家庭伦理关系就显得特别混乱了,不仅仅是年龄上已经是三代人,而且在辈份上也是三代人,他们之间的家庭伦理关系,别人已经很难理清楚,就是他们自己也越理越混乱了。下面就来粗略地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够理清楚。

    同样也学习一下丰子恺先生,把他们杨、翁两家的四个人设作甲、乙、丙、丁,即:甲(杨振宁)、乙(翁云光)、丙(翁帆)、丁(杨振宁的亲孙女杨某某),他们的家庭伦理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甲与丙(杨振宁和翁帆)——夫妻关系,互相喊“老婆”、“老公”;

    乙与丁(翁云光和杨振宁的亲孙女杨某某)——夫妻关系,互相喊“老婆”、“老公”;

    甲与乙(杨振宁和翁云光)——隔一代亲家公(杨振宁是祖辈亲家公,翁云光是父辈亲家公);甲是乙的女婿,乙是甲的岳父;杨振宁喊翁云光“爸爸”,翁云光喊杨振宁“杨振宁”或者“老杨”;但是,翁云光现在娶了杨振宁的亲孙女,杨振宁又升了两级,因此杨振宁也是翁云光的祖岳父,翁云光应该喊杨振宁“爷爷”,杨振宁应该喊翁云光“小翁”或者“孙女婿”;

    乙与丙(翁云光和翁帆)——父亲与女儿,翁帆喊翁云光“爸爸”,翁云光喊翁帆“女儿”或者“翁帆”。但是杨振宁的亲孙女杨某某嫁给了翁云光,翁云光又应该称翁帆为继祖母,喊她“奶奶”;反过来,翁云光当然是瓮帆的孙女婿,翁帆应该喊翁云光“小翁”或者“孙女婿”;

    等等等等。

 还有其他有些人,比如杨振宁的儿子、杨某某的父亲、杨振宁的所有子女,杨某某的伯叔婶姑,翁云光的儿子和另外的女儿,翁帆的兄弟和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如果全部加入进来,同时前来聚会,那么这么多的直系亲属之间又应该怎么称呼?哎呀呀,简直乱了套啦。

    由此可见,杨振宁和翁云光两家的上上下下、长长幼幼之间的家庭伦理关系,肯定混乱到了极点,恐怕古代的皇帝家族那么淫乱,他们的伦理关系也没有混乱到这种地步。

    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杨振宁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早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仅没有了生育能力,而且连夫妻生活也已经过不了啦,何谈与翁帆生儿育女?同时,翁云光在生育能力上面,大概也是不行了。所以,这种杨翁结合(杨振宁与翁帆)和翁杨结合(翁云光与杨振宁亲孙女杨某某),他们四个人不可能传宗接代了,因此他们这种家庭伦理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不可能延续了。否则一代传一代,家庭伦理关系就会更加混乱不堪了。

    人就是人,毕竟不是禽兽,还是需要讲伦理关系的。因此,不论杨振宁是什么奖的得主,他以及他的妻子等相关直系亲属,在家庭伦理关系什么,百分之百的是异类、败类!


作者:岳唐韧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