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sunhomes  月潭村夜话

随见随闻随感录(1614):浅说我国古代的雩祀礼


文:tecsun 发表时间 2020/05/15 08:48:15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礼仪很多,有一整套十分完备的礼仪制度。

    就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礼仪制度的内容而言,向来有所谓“五礼”的说法,这就是:

    一叫“吉礼”,也称“祭礼”,也就是祭祀各种各样的所谓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日神、月神等杂七杂八的自然神,同时还有祭祀许多所谓“先圣先师”以及列祖列宗、贤良功臣等;

    二叫“嘉礼”,也称“仪礼”,也就是皇帝登基、节庆朝贺皇家册封婚嫁时所用的礼仪;

    三叫“军礼”,也称“戎礼”,也就是皇帝命令将领出征打仗、凯旋归来、大阅兵、秋天皇帝打猎时所使用的礼仪;

    四叫“宾礼”,也就是各个藩国前来朝贡、敕封藩服、百官相见时所使用的礼;

    五叫“凶礼”,也称“丧礼”,也就是用于丧葬祭祀、人死祭辰以及赐予谥号时所用的礼。

    这些“礼”名目繁多,贯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无处不有礼,无处不受到各种各样的“礼”的约束和束缚,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礼”,也就成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压迫束缚人们的有力工具。

    其中有一种“礼”叫“雩祀礼”,那么这种“雩祀礼”究竟是一种什么礼呢?

   “雩祀礼”归类于“吉礼”,是“吉礼”即“祭礼”的一种。

    《左传》里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什么叫“雩”?据唐代著名经学家陆德明的解释,“雩,吁嗟求雨之祭也。”也就是说,雩礼是一种祈天求雨的祭祀礼。所谓“龙见而雩”,是指举行这种“雩祀礼”的时间。龙,是指二十八星宿的苍龙星宿,具体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四月,这时苍龙星宿出现在东方,因此古人认为这是万物开始茂盛的时节,更加需要雨露的浇灌和滋润,所以在这个时节就需要祈求老天爷普降甘雨,以保五谷的秋天丰收。有人说,农历四月,正是雨水充足的季节,还要求什么雨,只有等夏天或者秋天干旱了,再举行“瑜祀礼”求雨不迟。但是古认为做什么事请都要虔诚和提前准备才行,否则就是不虔诚和“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嫌疑,那么就会老天爷不灵验了,龙也不灵验了,所以“雩祀礼”必须在农作物开始生长阶段举行。

    古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如果农业生产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了,那么国家也就没有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帝王,也十分重视这种“雩祀礼”。例如汉、晋、唐、宋、明代,有些皇帝都亲自参加“雩祀礼”的活动,从而带动各级官员都十分重视地方是的“雩祀礼”的活动。

    到了清代,这种“雩祀礼”更加兴盛。清代的“吉礼”即“祭礼”更加名目繁多,共有29种,可以分为三大类,“大祀”、“中祀”和“群祀”。而“雩祀礼”归属于“大祀”。而在“雩祀礼”本身,又分为三种,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情形举行。这三种“雩祀礼”,一种叫作“常祀”,也就是每年的孟夏天,即农历四月选择吉利之日在天坛举行,祭拜的是“皇天上帝”;二是在三坛和社稷坛同时举行。所谓“三坛”是指在北京的先农坛南面的天神坛、天坛西面的地祉坛和先农坛北面的太岁坛。如果在这“三坛”祭祀七天以后仍然不下雨或者雨量太小,那就请皇帝颁布圣旨,再一次在社稷坛举行“雩祀礼”。“常祀”所祭祀的“神”很多,叫作“广祭众神”,其中有天神、云神、雨神、风神、雷神、电神等,反正与天气、气候有关系的都被尊为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祈求各路神仙保佑人世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大雩”,“大雩”是所有“雩祀礼”中最重要的祭祀礼,不是遇到特大旱情是不举行的,所以只有遇到特别严重的旱情,才举行“大雩礼”。这种“大雩”一般在盛夏举行,因为到了盛夏时,老天爷已经几个月没有下雨,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旱灾,这时各种农作物都迫切需要雨水,所以只能举行“大雩礼”求雨。“大雩”由皇帝亲自出面主祭,祭祀的对象是“皇天上帝”,举行“大雩”的地点在天坛。举行“大雩”的前一天,派亲王一人和重臣若干人,先去太庙即皇帝家族的祖宗庙告慰皇帝家的列祖列宗,说皇帝明天要进行“大雩礼”向“皇天上帝”求雨了,也希望列祖列宗保佑。同时,又派亲王一人到方泽坛祭拜土地神,然后才由皇帝亲自出马,轻车简从,穿着素色衣服,不吃早饭,不陈兵列队,也就是不搞什么仪仗队,任何人包括皇帝,前往是都不准坐车,只可骑马。到了目的地以后,皇帝等人又必须斋宿一夜,第二天才步行去天坛,开始举行“大雩礼”。

    因为这种“大雩礼”,只有旱情特别严重时才能举行,所以很少举行。据记载,乾隆皇帝在位60多(包括做太上皇的几年)年,才在乾隆二十四年举行过一次,难道在60多年里只有这一次大旱吗?可见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也喜欢隐瞒灾情,都是喜欢听歌功颂德的话,不愿意听真话,愿意听假话、空话、拍马屁的话。所以,即使真有特大的旱灾,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也不愿意说出去,不愿意举行什么求雨的“雩祀礼”,他们规定设置这种“雩祀礼”和偶尔举行这种“雩祀礼”,也不过是糊弄、欺骗、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罢了。

    “雩祀礼”有之极其严格的规定,这里以“常雩礼”为例,说说“雩祀礼”有些什么规定。

    举行“雩祀礼”必须要作准备,这种准备十分重要,任何人都不能忽视。那么有哪些准备工作呢?

    首先是必须斋戒。斋戒就是要使祭祀的人抛弃尘俗,洁净身心,因此戒律很多,比如斋戒之前要颁布誓戒了约束群臣;斋戒的时间是三天;斋戒期间要做到不受理案件,不参加宴会,不听音乐,不进内房睡觉(即不过夫妻生活),不探望病人,不吊丧,不喝酒,不吃大蒜韮菜,不祈祷,不报丧事,不扫墓等几十个“不准”;身体有病和身体有残疾的人不允许参加;其次是在“雩祀礼”的前五天,检查屠宰祭献给“皇天上帝”牺牲祭品,检查组组长是一位亲王,副组长是礼部尚书,规格特别高。检查的内容是看数量够不够,品种齐全不齐全,质量高不高。再次是设置祭祀的神位。神位分为三个等级,即正位、配位和从位。第一层正中位置是正位,也就是“皇天上帝”的牌位,它的两侧是配位,设置从清朝已经死了的皇帝先后顺序一左一右地排列;第二层是配位,摆立的是太阳神、星辰神、夜明神、云雨风雷神;第三层是从位,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祭器,里面装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祭品;牺牲祭品(已经屠宰的清洁干净的整个猪、牛、羊)摆在中间。那么,这种“雩祀礼”举行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清朝会典记载,“雩祀礼”在日出前七刻开始,皇帝站在祭坛的第二层,然后在司礼官的引导下,慢慢地步上第一层,向正位的“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进香,献上玉帛等各种各样的祭品,然后来到坛外的烧炉,在烧炉里焚木柴祭天。皇帝每做完一项,陪祀的王公大臣,按照级别一个一个地“照葫芦画瓢”,面对神位三叩九拜,场面既庞大又严肃。

“雩祀礼”开始以后,歌舞与音乐马上跟着祭祀程序进行,堪称载歌载舞。舞蹈有两种,一种是武功舞,一种是文德舞,各用舞童64人,不用成年人舞者。武功舞的舞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刀、枪、矛、盾,文德舞的舞童手里都拿着书、笔、扇、簿,舞蹈的顺序是先武后文,伴奏的音乐,共有九章,皇帝每行一礼,即奏一章,比如皇帝进香时走第一章,献玉帛时奏第二章,以此类推。整个歌舞音乐,所表现的都是满怀希望,期盼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的喜悦心情。

 清朝的“雩祀礼”是全国性的,京城里以皇帝为首,文武百官全都参加。地方上的省、府、州、县,分别以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首,所有的大小官员以及富绅富商加上民众代表参加,规模都是十分宏大的。时间都是农历四月,具体哪一天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只要在农历四月以内都可以。

 总而言之,古代盛行“雩祀礼”,具体目的是求雨,但是总的宗旨是祈求老天爷保佑,保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都有好收成。




作者:岳唐韧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