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sunhomes  月潭村夜话

随见随闻随感录(2031):野史杂录(二十一)


文:岳唐韧 发表时间 2021/08/17 16:14:18


1、梁湘记录忠臣分为三等

   据《五总志》记载,唐玄宗时,史官梁湘记录忠臣,使用的笔分为三个等级。对于忠孝两全的大臣,用金制的笔记录;对于品德高尚的大臣,用银制的笔记录;对于具有文采的大臣,用竹制的笔记录。他这样做,得到了唐玄宗的赞同,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鼓励大臣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鼓励大臣们建功立业。

2、杜佑妻同苦,妾同荣

   据《五总志》记载,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杜佑,早年十分贫困,他的妻子与他同甘共苦,终于让杜佑成名成家,担任了唐朝的大臣,但是他的妻子接着这时候生病死了,只能同苦不能同荣。过了一些年,杜佑又把小妾扶为正室,被封为诰命夫人。但是崔鹰上奏章说,这样做不合情合理,要求改封杜佑的原配夫人为诰命夫人,理由是原配夫人曾经与杜佑共苦。皇帝终于同意了。

3、唐宣宗责女

   据《幽闲鼓吹》记载,唐宣宗的女儿万寿公主嫁给尚书郑璟为妻,有一次,郑璟的弟弟郑凯得了重病,唐宣宗派使官前往看望。使官回来以后,唐宣宗问万寿公主有没有去看望郑凯,使官如实回答没有,唐宣宗又问公主在干什么,使官回答说在慈恩寺看戏。唐宣宗大怒,说:“难怪士大夫都不愿意与皇家结为亲家!”随即下令召见公主。公主来到以后,站在台阶下面,唐宣宗故意不看她,她十分害怕。公主见到唐宣宗以后,唐宣宗指责她说:“哪里有小叔子生病,做嫂子的不去看望的?”立即命令她去看望小叔子。

4、唐文宗渴望贤才

   据《松窗杂录》记载,唐文宗继位以后,经常郁郁寡欢,稍有空暇,就会不断地发出叹息的声音。他偶然到三殿东亭去,看到横廊上架着一幅巨幅图画,就指着图画对画师程修己说:“这是开元东封图。”他命令把图画悬挂在东边廊下面,他文宗指着图画上面的张说等人说:“这些人都是人才啊,只要能够让我得到其中一个人,我就十分满意了,只可惜图画上面的人才,我一个也没有!”

5、郭子仪是皇帝亲家

  据《因话录》记载, 唐代名将郭子仪是皇帝亲家,他的儿子郭瑷的妻子是升平公主。有一次,郭瑷与升平公主,发生口角,吵得很厉害,郭瑷怒骂道:“你只是倚仗你父亲是皇帝,所以作威作福罢了。我父亲只是嫌天子不愿意当而已。”升平公主就去找皇帝父亲告状,皇帝父亲说:“女儿呀,你不知道,他父亲确实是不愿意当天子,要是愿意当天子,天下就是他家的了。”说着就流下了眼泪,并且命令公主赶快回家。这一边,郭子仪把儿子郭瑷捆起来,进宫等候治罪。皇帝安慰他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亲家翁。孩子们私下里说的话,大臣用不着去听。”

6、朱温母亲明智

   据《松窗百录》记载,唐朝末年,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后来又背叛黄巢,在军阀混战中发迹,从唐朝谋得了官职。于是他把母亲接来,并且给她弄了个“晋国大夫人”的封号。为此,他大摆酒宴,为母亲庆寿,并且对母亲说:“我父亲朱五经读了一辈子的书,连个功名也考不上,儿子我并没有读多少书,结果还当上了节度使这样的大官,这也对得起他老人家了。”不料他母亲说:“你能够混到了这个地步,当然的混得很突出的,但是你在德行道义上面,却比你父亲差远了。”母亲的一番话,说得朱温脸红耳赤,哑口无言。

7、值得一提的朱温三件事

   据《容斋续笔》卷六记载,唐朝末年与五代初年,朱温以凶残著称,但是也有三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他的儿子刘守文守仓州,朱温率领军队进攻,城中粮食将尽,朱温派人劝降,刘守义回答说:“你正在用大义征服天下,如果做儿子的背叛父亲,你将如何对待?”朱温被刘守义的大义打动,不久就撤了兵;二是朱温却命令把粮食烧掉,又把船上的粮食倒在河里,于是刘守义又写信告诉朱温说,你这样做就是要饿死全城民众,更是不道义的,朱温就留下了一部分粮食;三是朱温自己成立后梁做了皇帝以后,原来的唐朝大臣苏循父子自以为有功,但是朱温却认为他们对唐朝不忠而没有重用他们,把他们罢官回乡,还有宋州节度使进献所谓“瑞麦”来拍马屁,朱温也十分恼火,说:“今年宋州水灾,老百姓饭都没有吃,你这不是造假吗?”于是把宋州所有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8、风流学士解缙

   据《古今笑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解缙去拜访驸马,驸马不在家,公主久闻解缙大名,但是还没有见过面,但是又想一睹这位大才子的风采,于是隔着门帘叫人上茶。解缙顺手用驸马的笔写了一首诗留在桌上,诗云:“锦衣公子未还家,红粉佳人叫赐茶。内院深沉人不见,隔帘闲却一团花。”公主读了以后,勃然大怒,立即报告父亲明成祖朱棣,明成祖笑着说:“这种风流学士,你和他计较什么呢?人家就是有才嘛。”

9、擀面杖驱逐赵匡胤

   据《束水记闻》卷一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五代末年担任殿前都点检之职,掌握全国军权,有篡位的意思。等到他带兵出征之日,京城纷纷传言,说出军之日就是赵匡胤登基做皇帝的日子。这时,许多富户人家纷纷逃跑,以避免战乱。这时赵匡胤也慌了,他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的姐姐马上拿着擀面杖追打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情勇敢当机立断,这件事可行不可行,你应该自己决定,不要用这种事情来吓唬家里的妇女们!”于是赵匡胤被驱逐家门,后来果然当机立断,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成为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

10、宋太宗器重寇准

   据《束水记闻》卷二记载,宋太宗赵灵十分器重寇准,曾经说过:“我能够得到寇准,就好比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当时,寇准备以虞部员外郎的身份谈论国家大事,宋太宗召见,认为寇准所论非常符合自己心意,于是要提拔寇准。就问宰相说:“寇准可以授予什么官职?”宰相认为可以提拔为开封的推官,掌握刑狱,宋太宗生气地说:“这个官职太小,怎么能让寇准这样的大人才担任?”于是提拔寇准担任枢密院直学士,不久就提拔寇准做了宰相,可见宋太宗是多么器重寇准。

11、赵匡胤黄袍加身

   据《束水记闻》卷一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带兵出征后,军队驻扎在陈桥,部下将士暗暗地设仪,准备拥立赵匡胤为皇帝。众将士对赵匡胤说:“众军无主,大家希望你能够做皇帝。”说着就跪在赵匡胤面前,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同时把准备好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本来就有做皇帝的野心,看见这种场面,也就顺水推舟,做了皇帝,定国号宋,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把这一次事件称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12、宋太祖从此不打猎

   据《束水记闻》卷一记载,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特别喜欢打猎。有一次,赵匡胤骑马打猎时,马不听话,跳跃蹦叫不停,赵匡胤从马上摔了下来,他勃然大怒,立即挥刀杀了马。不久,他对于杀马这件事很后悔,叹息说:“我长久安逸乐,居然骑没有经过训练的马,这是自取祸患,与马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我却一怒之下杀了它,真是不应该啊。”从此以后,赵匡胤就再也不打猎了。

13、曹彬举贤不避亲

   据《束水记闻》卷二记载,宋初的大将军曹彬将要死了,宋真宗前往看望,问曹彬有什么嘱托,曹彬说:“我没有事可以嘱托。”宋真宗一再追问,曹彬才说:“我有两个儿子曹璨、曹玮,都是很有才能的,可以任用他们为将。”宋真宗又问两个儿子相比,谁的才能更加好一些,曹彬说小儿子曹玮比大儿子曹璨要更加好一些,于是宋真宗就重用了曹彬的两个儿子,并且说:“曹彬这是举贤不避亲啊。”

14、言者无罪

   据《束水记闻》卷六记载,宋真宗时,石熙政担任宁州知州,曾经上书宋真宗说:“前几天清远县军失守,原因是因为朝廷一向没有对此重视。”并且提出增兵三万的要求。许多大臣认为石熙政是在污蔑朝廷,是为自己推卸责任,应该治罪。但是宋真宗说:“言者无罪。做臣子的一定要敢于进言,如果说对了就应该采纳,如果说错,不用就是了,千万不用因此加罪于他们。”于是亲自写诏书表彰了石熙政。

15、朱元璋不相信道听途说

   明朝洪武初年,有个御史揭发陶安有隐微之过。朱元璋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路上听来的。朱元璋马上批评他说:“一个负责监察工作的御史,仅仅凭借路上听来的话就毁誉一个人,这难道是尽职尽责吗?种植回答树木必须清除蛀虫,但是并不是可以随便诬陷一个好人,所以贤良的君主一定要任用君子,不能任用小人。你把道听途说的东西用来诬陷一个好人,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把这个御史撤职查办。


作者:岳唐韧

2021年8月17日